close

自由時報

〔記者陳璟民/台北報導〕端午過,酷暑來,民眾宜慎防中暑。
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部主任洪士奇建議,民眾宜穿著淺色系衣物,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、運動,減少身體吸熱不適,若有中暑前期徵兆,宜到陰涼、通風處休息,補充水分、鹽分。

洪士奇強調,一旦有人中暑,第一時間通報救護送醫,再進行自救或協救,莫因初步自救或救人的措施,延誤送醫診治時機,造成無可挽救的遺憾。

洪士奇指出,所謂中暑,醫學上稱「熱衰竭」,又分高熱型、衰竭型、痙攣型中暑,其中,人體受熱會排汗,藉此將熱量排出體外,是腦部裡的體溫調節中樞在發揮作用,若作用不彰,臉部、四肢開始熱潮紅,身體發燙,即高熱型中暑。

他說,年紀大的人或先天性疾病患者,常見衰竭型中暑,因為身體受熱,血管擴張,靠血液傳送熱能,持續性擴張使心臟、血管負荷不了,整個人便中暑。

此外,在高熱環境下的人,大量排汗,體內鹽、水分耗損過多,電解質不平衡,使身體出現抽筋、抽搐,嚴重則導致痙攣型中暑。

洪士奇表示,中暑的共同症狀,如高燒到攝氏四十度左右、皮膚潮紅或乾燥、頭暈或暈眩、噁心嘔吐、無汗或多汗、神智不清、昏倒、休克等。

洪士奇提醒,若是炎日室外中暑,應將患者移往室內或陰涼處,適度鬆解衣物,幫助身體散熱,若為密閉高熱室內中暑,應打開門窗讓空氣流動暢通,給予患者濕毛巾擦拭、冰敷或吹冷氣、電風扇幫助降低體溫,患者補充水分、鹽分,「最簡單的就是開水摻鹽巴喝下去」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jw911ki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