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時報〔記者湯佳玲、劉力仁、林嘉琪、顏若瑾、羅碧/綜合報導〕
沉降點距台最近僅有1800公里
日本境內昨天一度改吹北風,把輻射污染往日本境內帶,原能會預估未來最差的情況是,日本福島核電廠放射性物質將往日本東南方擴散,沉降點可能會是在距台灣最近僅有一千八百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,恐威脅台灣。
原能會主委蔡春鴻表示,風向和劑量是未來日本輻射外洩是否影響台灣的重要關鍵,比較擔心的是後續日本福島核電廠持續外洩大量的放射性物質。
目前在福島一號機測得八千二百微西弗,昨日二號機附近甚至一度測得每小時四百毫西弗(四十萬微西弗)的最高劑量。
原能會副主委謝得志說明,若日方在距離核電廠兩公里的範圍內量測到每小時十萬微西弗,對台灣的影響大約就會增加每小時○.一微西弗。
謝得志強調,福島核電廠二號機是氫氣爆發,但圍繞反應爐的阻體健全,目前還沒有大量放射性物質外洩,加上日本吹西風吹向太平洋,輻射塵難飄台,原能會網站設有即時環境輻射監測系統,每五分鐘更新一次輻射數據,民眾可上網查詢 http://www.aec.gov.tw/www/gammadetect.php。
輻射塵飄台要如何自我防護
日本輻射塵風向示意圖
不過環團表示,福島一度測得輻射量達每小時十萬微西弗(一百毫西弗)至四十萬微西弗(四百毫西弗),這顯示輻射已經擴散出去,嚴重性遠遠超過三哩島事件。
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,環團從網路上找到三月十三日,數名日本記者帶著輻射劑量儀到福島核一廠所在的?葉鎮,在當地的一所高中所測得的劑量,比當年在車諾比四號機組兩百公尺處所量到的劑量還要高,到?葉鎮公所時,輻射劑量儀更是破表。
福島事件 法學者︰日避重就輕
法國巴黎迪德羅大學副教授彭保羅表示,從各種量測數據顯示,福島事件嚴重性直逼車諾比事件,但日本官方一直跟民眾說沒有那麼嚴重,訊息也不夠透明開放。他說,現在官方都以空氣中測到的放射性濃度,告知民眾並不嚴重,但空氣中濃度跟人體上吸收多少濃度是兩回事,有些放射性物質只要低濃度,就足以傷害人體,官方一再避重就輕,將會招致嚴重後果。
未防護 接觸輻射塵就會被污染
輻射傷害是否會透過接觸傳染?衛生署台北區緊急應變中心執行長石富元表示,被「輻射線」照射到,不會透過接觸傳染給別人;但如果在未做防護情況下,直接接觸被「輻射塵」污染的人,則接觸者也會受到輻射影響,這就是救援者必須要穿防護衣等保護措施的原因。
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,日本昨天出現「北風吹」情況,把輻射污染帶到境內,但福島地區今天應會由西北風轉西風,會再把輻射污染推到東南方向、朝太平洋區域擴散。
氣象學者和氣象局按目前的氣流分析指出,只要日本核電廠能不再「連環爆」,預估輻射污染會持續朝東擴散到太平洋,首當其衝的是美西地區,輻射塵暫不會影響台灣。
日本從昨晚開始受到雨雪及低溫等影響,彭啟明分析,水氣會沖刷掉空氣中的輻射污染濃度,有助於減少污染,但是降雨、雪水也會把污染物帶進地面土壤或河川中,不排除輻射污染會因此影響動、植物,甚至污染生物鏈。
防輻射自保 學者︰不要生吃蔬果
〔記者劉力仁、林嘉琪/台北報導〕昨天日本核電廠釋放出放射性物質濃度大增,東京受到影響,未來台灣受影響的風險大增,學者建議民眾,盡量不要出門,必須出門記得戴口罩、撐雨傘,皮膚不要外露,不要生吃蔬果。
環保聯盟前會長施信民表示,台灣距離日本三千多公里,氣流擴散軌跡比較難以掌握,不過,污染物擴散是全球性的,放射性物質一定會影響到台灣,當年前蘇聯車諾比事件之後,台灣曾經測到來自車諾比釋放的放射性物質,原能會不要輕忽。
法國巴黎迪德羅大學副教授彭保羅表示,車諾比事件之後,德國跟法國反應極端,德國採取全民戒備心態,要求民眾盡量不要外出,如果外出必須做到全身包裹,任何一吋皮膚都不要暴露在外,另外菇類、菜類及乳製品都不要吃。法國政府則心態輕忽,並沒有嚴格要求,二十年之後發現,法國人血癌、甲狀腺癌比率偏高。
輻射污染對生物最大的威脅,還是在於其對基因庫的破壞,暴露在輻射下形成的基因損害,不但會對本人影響,並會累積性地遺傳到下幾個世代。
美西農漁牧產 也應把關
台大資訊系教授高成焱表示,目前應該要進行日本當地的輻射污染濃度檢測,才能進一步分析影響性,雖然輻射污染目前看來是朝太平洋區域擴散,但政府不只要檢測日本進口食品的安全性,連太平洋的海鮮及美西地區的農漁牧產品,都是政府應該把關的項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