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om 自由時報
編譯羅倩宜/特稿
全球精品業究竟有多少是中國製造?包括Coach、Burberry都坦承前進中國,也因此付出一些代價;其他像Prada、Armani、Ralph Lauren曾被指涉但否認中國製造。名牌精品對於中國的廣大市場難以抗拒,對「中國製造」卻又難以啟齒。
美國品牌Coach是第一個尋求中國代工的品牌,從十多年前就漸漸地將生產移往中國,在美國的工廠則相繼關閉,由於成本大幅降低,Coach的獲利一年比一年好,曾經因此被美國BusinessWeek評為最傑出的美國企業。
不過Coach也因此付出代價,引來同行的嘲笑,萬寶龍(MontBlanc)執行董事Wolff Heinrichsdorff就公開批評︰「Coach和Burberry只能稱為時尚品牌,不能視為奢侈精品。」
成千上萬工廠幫名牌代工
代表悠久傳統的英國Burberry在2007年關閉威爾斯的工廠,移往中國代工,引起英國皇室和演藝名人的一陣撻伐,其中最有名的是奧斯卡得主英國女星艾瑪湯普森(Emma Thompson),她說,「Burberry做了錯誤的決定,我買衣服一定看製造地,代表英國經典的品牌如果在中國製造,我恐怕會放回架上。」
中國經濟觀察報也曾經指出,許多Ralph Lauren的產品均由香港服裝製造商聯泰及溢達集團接單在中國生產,Ralph Lauren下給聯泰的訂單一年可達數億元人民幣,原本聯泰都在自己的東莞、江蘇等地分廠生產,近年來也外包給其他工廠做。
高價精品在中國製造已經不是秘密,東莞、深圳、溫州、杭州等地,都有成千上萬的工廠或家庭工作室在替名牌代工。中國經濟觀察報曾經私下訪查東莞一家鞋廠,發現Prada、ColeHaan、Camper都在該廠製造。只不過這些代工廠往往跟名牌簽有保密協定,不得透露內情。曾有中國媒體比喻,名牌精品就像富商,代工廠就是二奶,一個富商包了好幾個二奶,二奶們知道還有其他二奶,但富商不說,二奶也不問。
許多品牌被外界詢及中國代工的問題,經常嚴正否認,就怕與中國製造沾上邊,對於品牌形象打折扣。曾涉及美國政治獻金醜聞的中國人徐乃星(Norman Hsu)就曾透露,可以幫客戶投資在中國製造的Gucci、Prada等品牌,並承諾回饋利潤40%。事件發生後,Prada一再重申不認識徐乃星,也沒有在中國生產。
不過,這些精品,尤其是標榜歐洲百年工藝的品牌,既要維持形象與品味的光環,也不能忽略利潤與成本的管控,因此移往中國或開發中國家製造是必然。不過它們往往有許多手法來掩蔽非歐美製造的事實。
產地標籤 放在不明顯處
首先就是把產地標籤放在最不明顯的地方,例如皮包口袋的內側,並且在深底色的皮面或布面上印黑色小字,讓人很容易忽略。其次就是大部份的加工在中國完成,只剩最後一道手續不在中國,例如運回英國請工人縫上鈕扣或在義大利裝上皮包的手把,就可以標識為「Made in Italy」或「Made in UK」。
英國金融時報在今年初曾經報導,Prada於兩年前在中國找到技術合格的工廠,為了不願牽扯「中國製造」的低廉形象,Prada執行長提議取消產地標籤,改為「Made by Prada」。
不少工廠 僱用廉價勞工
另一個仰賴中國製造來降低成本的方法,則是大量進口中國的勞工。義大利佛羅倫斯近郊的小鎮Prato自古以來就是精品名牌加工群聚之地,如今該鎮的唐人街已是全歐華人人口第二多,僅次於巴黎的唐人街,主要就是在當地4,000多家工廠中,有半數以上的廠主是中國人,也大多僱用中國勞工。換句話說,這些精品即使在義大利的Prato小鎮,理論上仍然是中國人製造,只是從「Made in China」轉為「Made by China」。
洛杉磯時報也曾經踢爆,Prada在義大利的許多工廠僱用中國廉價勞工,工作環境惡劣,每天工時長達14小時,時薪低到只有2歐元,這些工人的生活作息都是大家一起擠在小房間裡。根據估計,同樣價格的產品,若由中國勞工製造,生產成本可節省高達90%。由於類似的爆料層出不窮,精品只好做出產品區隔,例如Burberry把Polo衫等相對平價的商品交由中國代工,頂級的經典風衣留在英格蘭Castleford工廠生產;義大利百年西裝品牌Ermenegildo Zegnar只在中國生產T恤,西裝仍由原廠製造。
Hermes則為了中國市場,特別成立一個專屬品牌「上下Shang Xia」,標榜在中國製造,並已於今年9月正式在上海開幕。這樣做有許多好處,第一是能享受低廉的製造成本,同時直接面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。中國網易新聞分析,中國消費者大多是名牌的「低端信徒」,雖然酷愛奢侈品,卻沒有那麼挑剔,是出於炫耀性的購買,實際的購買力和意願仍然有限,所以他們才是「中國製造」的最佳買家。
留言列表